合作交流會
大灣區(深圳)工商界高峰論壇及交流會2025
2025年1月10日

       香港工業總會(工總)、工總轄下珠三角工業協會(珠三角工業協會)、香港生產力促進局(生產力局)及香港應用科技研究院(應科院),今日(1月10日)於深圳市聯合主辦「大灣區(深圳)工商界高峰論壇及交流會2025」,為工總成立65周年一系列慶祝活動打響「頭炮」。今年活動以「深港共譜科技創新 新質生產引領未來」為主題,榮幸邀請到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李家超廣東省委副書記、深圳市委書記孟凡利擔任主禮嘉賓。交流會雲集近千名粵港兩地政府、產業、學術、研究與投資界的翹楚,就大灣區的發展新機遇分享交流,同時團結各界力量,以推進香港及大灣區創科、新型工業化以至新質生產力的發展。

 

  工總主席莊子雄致辭時表示,港深兩地合作是改革開放的經典範例,始終在創新與實踐中不斷升級,成為大灣區發展基石。他指出:「如今,粵港澳大灣區作為國家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,為港深進一步深化合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。我們相信,只要港深兩地携手合作,充分發揮各自優勢,一定能在大灣區建設中實現共贏,為國家發展和全球經濟注入強大動力。」

 

  擔任主禮嘉賓的行政長官李家超致辭時表示,現時正值百年未有大變局,牽起科技革命,產業變局迅速發展,他希望香港工商界不斷創新,改革求變:「香港企業家和工商界的專業人士、人才素來有擅拼敢贏的傳統,期待各位主動應變、求變,深刻把握國家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機遇,推動產業升級轉型,實現高質量發展。」他又鼓勵香港與全球企業善用《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》(CEPA)的全新優勢待遇,開拓內地市場的機遇,助國家把資金和人才「引進來」、企業發展「走出去」。

 

  廣東省委副書記、深圳市委書記孟凡利表示,面對新一年,憧憬如何進一步推動大灣區高質量發展,會繼續借鑑香港的經驗:「深圳要繼續好好向香港『老大哥』學習,向政府、企業、機構各界請教,積極為深圳和香港兩地企業在居民之間雙向交流交往和加深合作,提供所有可能的最大程度的便利,和積極爭取通過愈來愈多的具體的、深入的、紥實的合作,來實現共贏發展。」

 

  今年是香港工業總會成立65周年,「2025大灣區(深圳)工商界高峰論壇及交流會」為一系列慶祝活動打響「頭炮」。一眾嘉賓與工總領導層在台上參與亮燈和祝酒儀式。

 

  生產力局主席陳祖恒議員指出,兩地透過優勢互補必能促進新質生產力的發展,「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,深港兩地在科技創新方面的合作潛力巨大。我深信,深圳的產業優勢和香港的國際化優勢互補,將推動深港及粵港澳大灣區產學研一體化,促進新質生產力的發展。」

 

  應科院主席李惠光工程師表示新質生產力是業界共同機遇:「在這個快速變遷的時代,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我們業界的共同機遇。展望未來,我們將繼續與大灣區企業合作,推動『政產學研』協同發展,促進科技成果轉化,為區域經濟發展注入新的動力。」

 

  工總副主席及珠三角工業協會主席王博文指出,交流會提供平台予大灣區工商界深入交流、促成合作,聯手抓緊新機遇:「全球科技創新和產業變革,為香港與深圳帶來前所未有的新機遇,透過大灣區的戰略引領,深港強強聯手協同發展,可開創無限潛能。」

 

  在交流晚宴上,工總分別與八個機構或企業簽署合作備忘錄,以促進商貿合作,並協助企業落戶香港。簽署的企業包括(排名不分先後):深圳市光明區人民政府、騰訊青年發展委員會、杰立方半導體(香港)有限公司、中信銀行(國際)有限公司、深圳市智城翼雲科技有限公司、細葉榕科技控股有限公司、深圳農業與食品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,和GoGBA港商服務站(福田)。

 

  此外,主辦單位以「香港創新藍圖在灣區及內地扮演的角色」、「國際新形勢下大灣區新質生產力發展機遇」,以及「實踐分享」為主題,舉行三場討論環節,邀請兩地政府、機構及企業代表,以及學者分享與討論,為三地構建大灣區跨界別交流平台。同場設有創新科技及新質生產力展覽,展示參與機構的發展及研究成果。

 

  作為工商界年度盛事,珠三角工業協會自2002年起舉辦交流會,因每次都有逾千名粵港澳工商界參與,故又稱「千人宴」,各界再度聚首一堂,共商如何深化大灣區高質量合作,具有重大意義。

 

  活動能夠圓滿舉行,並安排豐富活動及內容予參加人士,有賴深圳市港澳辦、深圳市投資促進局、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駐粵經濟貿易辦事處、活動獨家金融機構贊助中信銀行(國際),以及一眾協辦及支持機構鼎力支持。工總在此特別鳴謝,並致以衷心感激!